来源:天眼新闻 时间:2023-06-24 13:31:21
包粽子、打鼟锣、长桌宴……端午假期,玉屏侗乡风情园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,让百姓、游客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,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玉屏以流水如玉、青山似屏而得名,地处贵州省东部,总人口20万,共有侗、汉、苗等28个民族,其中侗族人口占比80%以上,是一个侗族为主体,汉族占多数,各民族和谐共处的少数民族聚居区。
在玉屏侗乡大地上,沉甸甸的侗族文化传递着优美的传说。文史记载,清乾隆二十二年,“平箫玉笛”音韵清越,善音者谓之不减凤笙,而成为皇室贡品。留下了“仙到玉屏留古调,客从海外访知音”的传说。
(资料图片)
“作为全国五大侗族自治县之一,丰富的侗族文化、箫笛文化、油茶文化等资源,已成为玉屏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。”在志愿者声情并茂的讲解声中,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多彩文化活动拉开序幕。
包粽子比赛备受欢迎,活动现场粽香四溢,热闹非凡,风情园周边的居民围坐在一起,捋粽叶、填糯米、压紧实、封口、扎捆,不一会儿,一只只形态各异的粽子就呈现在大家的眼前。
今年的端午佳节活动以民俗体验为主,近200名游客、居民参与了现场的互动体验活动。来自德江的游客冯先生和风情园周边的居民一起,有序领取粽叶、糯米、花生、红枣等原料,坐在一起包粽子,现场欢声笑语、其乐融融,浓烈的节日氛围诠释着浓厚民族风情和节日内涵。
在包粽子的基础上,增设了侗族长桌宴、鼟锣表演、徒手捉鱼、箫笛演奏等活动。大家纷纷表示:“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,开展这些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及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。”
文化是民族的生命力。近年来,玉屏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认真贯彻落实中央、省委、市委关于民族工作决策部署,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通过举办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,促进各民族广泛交流、全面交往、深度交融,不断增强文化自信,书写了各民族之间“相互离不开”的生动篇章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葛永智
编辑白春霞
二审杨聪
三审朱邪